中央党校811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参考书目大纲复习资料
封面 【初试】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精品资料 考研精品资料 第 2 页 共 983 页 【初试】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精品资料 说明:本套资料由高分研究生潜心整理编写,高清 PDF 电子版支持打印,考研首选资料。 一、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汇编 1.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 1996-2005、2007-2008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说明:分析历年考研真题可以把握出题脉络,了解考题难度、风格,侧重点等,为考研复习指明方向。 二、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资料 2.《西方哲学史》考研相关资料 (1)《西方哲学史》[笔记+课件+提纲] ①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习效率,基础强化阶段必备资料。 ②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史》本科生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 PPT 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非本校课件,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③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史》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习针对性。 (2)《西方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精编。 ②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西方哲学史》简答题精编。 ③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西方哲学史》论述题精编。 说明:本题库涵盖了该考研科目常考题型及重点题型,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结合考研真题进行的分类 汇编并给出了详细答案,针对性强,是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3)《西方哲学史》考研题库[仿真+强化+冲刺] ①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史考研专业课五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专业课真题题型和难度出题,共五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②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强化检测使用。共五套强化模拟题,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强化复习必备。 ③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史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冲刺检测使用。共五套冲刺预测试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最后冲刺必备资料。 3.《中国哲学史》考研相关资料 (1)《中国哲学史》[笔记+课件+提纲] ①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之《中国哲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习效率,基础强化阶段必备资料。 ②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之《中国哲学史》本科生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 PPT 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非本校课件,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③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之《中国哲学史》复习提纲。 考研精品资料 第 3 页 共 983 页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习针对性。 (2)《中国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精编。 ②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中国哲学史》简答题精编。 ③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中国哲学史》论述题精编。 说明:本题库涵盖了该考研科目常考题型及重点题型,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结合考研真题进行的分类 汇编并给出了详细答案,针对性强,是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3)《中国哲学史》考研题库[仿真+强化+冲刺] ①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之中国哲学史考研专业课五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专业课真题题型和难度出题,共五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②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之中国哲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强化检测使用。共五套强化模拟题,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强化复习必备。 ③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之中国哲学史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冲刺检测使用。共五套冲刺预测试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最后冲刺必备资料。 三、电子版资料全国统一零售价 4.本套考研资料包含以上一、二部分(高清 PDF 电子版,不含教材),全国统一零售价:[¥] 特别说明: ①本套资料由本机构编写组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整理收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 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②资料中若有真题及课件为免费赠送,仅供参考,版权归属学校及制作老师,在此对版权所有者表示感谢, 如有异议及不妥,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无条件立即处理! 四、2023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推荐参考书目(资料不包括教材) 5.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初试参考书 杨春贵《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 年版 侯才、阮青《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介》(修订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5 年版 《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五、本套考研资料适用院系 哲学教研部 版权声明 编写组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 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 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 考研精品资料 第 4 页 共 983 页 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 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 者批评指正。 考研精品资料 第 5 页 共 983 页 目录 封面............................................................................................................................................................. 1 目录............................................................................................................................................................. 5 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备考信息.........................................................................................13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初试参考书目.......................................................................................... 13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招生适用院系.......................................................................................... 13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历年真题汇编 .............................................................................................14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 1996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14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 1997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15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 1998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16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 1999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17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 2000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18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 2001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19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 2002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20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 2003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21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 2004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22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 2005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23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 2007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24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 2008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25 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核心笔记 .................................................................................26 《西方哲学史》考研核心笔记 ...................................................................................................................26 第 1 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26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6 考研核心笔记........................................................................................................................................................26 第 2 章 早期自然哲学...................................................................................................................................... 2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8 考研核心笔记........................................................................................................................................................28 第 3 章 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3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32 考研核心笔记........................................................................................................................................................32 第 4 章 柏拉图哲学.......................................................................................................................................... 35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35 考研核心笔记........................................................................................................................................................35 第 5 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 3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38 考研核心笔记........................................................................................................................................................38 考研精品资料 第 6 页 共 983 页 第 6 章 晚期希腊哲学...................................................................................................................................... 4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42 考研核心笔记........................................................................................................................................................42 第 7 章 基督教哲学的诞生.............................................................................................................................. 45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45 考研核心笔记........................................................................................................................................................45 第 8 章 早期经院哲学...................................................................................................................................... 46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46 考研核心笔记........................................................................................................................................................46 第 9 章 经院哲学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49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49 考研核心笔记........................................................................................................................................................49 第 10 章 英国的经院哲学家............................................................................................................................ 5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52 考研核心笔记........................................................................................................................................................52 第 11 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 55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55 考研核心笔记........................................................................................................................................................55 第 12 章 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精神............................................................................................................ 57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57 考研核心笔记........................................................................................................................................................57 第 13 章 笛卡儿的唯理论................................................................................................................................ 61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61 考研核心笔记........................................................................................................................................................61 第 14 章 唯理论的发展.................................................................................................................................... 64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64 考研核心笔记........................................................................................................................................................64 第 15 章 英国经验论........................................................................................................................................ 6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68 考研核心笔记........................................................................................................................................................68 第 16 章 法国启蒙哲学.................................................................................................................................... 73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73 考研核心笔记........................................................................................................................................................73 第 17 章 康德的批判哲学................................................................................................................................ 7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78 考研核心笔记........................................................................................................................................................78 第 18 章 绝对唯心论........................................................................................................................................ 86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86 考研核心笔记........................................................................................................................................................86 第 19 章 黑格尔哲学体系................................................................................................................................ 87 考研精品资料 第 7 页 共 983 页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87 考研核心笔记........................................................................................................................................................87 第 20 章 黑格尔哲学的余波............................................................................................................................ 97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97 考研核心笔记........................................................................................................................................................97 《中国哲学史》考研核心笔记 .................................................................................................................100 第 1 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 100 第 1 章 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 100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00 考研核心笔记......................................................................................................................................................100 第 2 章 孔子.................................................................................................................................................... 10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02 考研核心笔记......................................................................................................................................................102 第 3 章 老子.................................................................................................................................................... 106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06 考研核心笔记......................................................................................................................................................106 第 4 章 孙武.................................................................................................................................................... 110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10 考研核心笔记......................................................................................................................................................110 第 5 章 墨子.................................................................................................................................................... 113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13 考研核心笔记......................................................................................................................................................113 第 6 章 前期法家的社会历史观和告子思想................................................................................................ 11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18 考研核心笔记......................................................................................................................................................118 第 7 章 孟子.................................................................................................................................................... 120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20 考研核心笔记......................................................................................................................................................120 第 8 章 《管子》书中《心术》等四篇的思想............................................................................................ 123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23 考研核心笔记......................................................................................................................................................123 第 9 章 庄子.................................................................................................................................................... 127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27 考研核心笔记......................................................................................................................................................127 第 10 章 惠施和公孙龙.................................................................................................................................. 130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30 考研核心笔记......................................................................................................................................................130 第 11 章 后期墨家 ........................................................................................................................................ 133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33 考研精品资料 第 8 页 共 983 页 考研核心笔记......................................................................................................................................................133 第 12 章 《易传》.......................................................................................................................................... 137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37 考研核心笔记......................................................................................................................................................137 第 13 章 荀子.................................................................................................................................................. 13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38 考研核心笔记......................................................................................................................................................138 第 14 章 韩非.................................................................................................................................................. 140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40 考研核心笔记......................................................................................................................................................140 第 2 编 汉一唐时期的哲学思想.................................................................................................................... 142 第 1 章 汉初的哲学思想................................................................................................................................ 14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42 考研核心笔记......................................................................................................................................................142 第 2 章 董仲舒................................................................................................................................................ 146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46 考研核心笔记......................................................................................................................................................146 第 3 章 扬雄和桓谭........................................................................................................................................ 151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51 考研核心笔记......................................................................................................................................................151 第 4 章 谶纬和《白虎通》............................................................................................................................ 155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55 考研核心笔记......................................................................................................................................................155 第 5 章 王充.................................................................................................................................................... 15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58 考研核心笔记......................................................................................................................................................158 第 6 章 王弼.................................................................................................................................................... 164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64 考研核心笔记......................................................................................................................................................164 第 7 章 裴頠和欧阳建.................................................................................................................................... 169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69 考研核心笔记......................................................................................................................................................169 第 8 章 郭象.................................................................................................................................................... 17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72 考研核心笔记......................................................................................................................................................172 第 9 章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哲学思想.................................................................................................... 17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78 考研核心笔记......................................................................................................................................................178 第 10 章 范缜.................................................................................................................................................. 183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83 考研精品资料 第 13 页 共 983 页 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备考信息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初试参考书目 杨春贵《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 年版 侯才、阮青《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介》(修订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5 年版 《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招生适用院系 哲学教研部 考研精品资料 第 14 页 共 983 页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历年真题汇编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 1996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考研精品资料 第 15 页 共 983 页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 1997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考研精品资料 第 16 页 共 983 页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 1998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考研精品资料 第 17 页 共 983 页 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 1999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考研精品资料 第 26 页 共 983 页 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核心笔记 《西方哲学史》考研核心笔记 第 1 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 考点:古希腊哲学中的几个关键概念 考点: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考点:希腊哲学的特点 考研核心笔记 1.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青岛掌а心博阅电子书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2.希腊哲学的特点 (将希腊哲学与中国、印度哲学比较) (1)相同点:①都不是最古老的进化形态,脱胎于古宗教与神话。 ②诞生年代相近,即轴心时代(公元前 800 年-公元前 200 年) (2)不同点:①从哲学与古代宗教、神话的关系上比较。 古印度:哲学与宗教未能彼此区分,以佛教、印度教经典为主。 古希腊:哲学与宗教有了比较明确地划分,以神为理性的化身,批判“神人同形同性论”自觉地与宗教 划清界线,有明显的非宗教性。 中国哲学:介于印度与希腊之间,对宗教敬而远之。 ②从表达方式上讲:印度:以说教为主,但其中充满了思辩的论证思想,代表学说是因明学,以因明 学认证教义。 古希腊:以说理为主,以论辩、讨论为主来说明哲学道路。(理性精神) 中国哲学:在说教中说明道理,介乎二者中国,名家亦有论辩成就。 3.古希腊哲学中的几个关键概念 (1)Physis=nature=自然指的是运动变化的原因 表达了古希腊哲学的思辩性,按亚里士多德所言,哲学起源于诧异。希腊人由于航海原因,对天相变 化十分敏感,由此引发了对运动变化及其原因的思考。这一派哲学爱就被称为自然哲学家,这一派进而引 发了后世的物理学的诞生。早期的自然哲学家都是早期的天文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等。代表人物为泰 勒斯(Thales)。 (2)Arche=beginning=本原指的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原因的名称和代表 古希腊人认为事物的本原决定了其发展与归宿,即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这样就可以寻找到事 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于本原的关注,反映了人类的心理需要。这种对本原的探索又可分成两类:①对自然 本原的探索:②对社会本原的探索(中国古代的神话,如中国的三皇五帝的传说) 但二者差异之大,令人惊诧①则体现了理性的光芒;②则看来较为荒诞,原因何在? 考研精品资料 第 27 页 共 983 页 (3)Cosmos=cosmos=宇宙指的是天地之间所有的事物的总体以及这引起事物之间的秩序。 (4)philosophia=哲学。 指“爱智慧”。智慧指对于世界本原的思辩,“爱”即是沉思和静观之态度。 是理性光芒的体现。 (5)schale=spare=闲暇由于希腊思辩要求静观性思维,故需要一种在闲暇条件下的思考。一方面哲学 家在当时都属于贵族,但为什么希腊贵族要以闲暇去思考呢?亚里士多德提出贵族的特征是高尚,而贵族 的高尚生活恰恰体现于①战争②狩猎③哲学思考中,希腊人的文明恰恰表现在诸如几何学、天文学等方面 构成了当时而言的科学体系,特别是形成了以学院、学园为中心的理论中心。 考研精品资料 第 28 页 共 983 页 第 2 章 早期自然哲学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 考点:米利都派,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派 考点:爱利亚派,元素派,原子论青岛掌а心博阅电子书 考研核心笔记 【核心笔记】早期自然哲学 包括:(1)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 (2)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 (3)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 (4)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 1.米利都派 (1)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 585/584 年)。 哲学观点: ①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本原论) ②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物活论) (2)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为公元前 570 年)。 哲学观点: ①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无限者)。 ②认为万物的生成是的“无定”分化,万物的消亡则是万物归复于“无定”。 ③认为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他把这叫做“补偿原则”,这也意味着他第一次明确 的表达了运动必然性和原因的观念。 (3)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鼎盛年为公元前 546/545 年)。 哲学观点: ①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②认为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 化而成。 以上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的联系: 从他们的各自观点看,他们都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而且都承 认万物的运动变化。但是,在对本原进行说明和规定上,在对本原与万物之间的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的说 明上,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别,而且这种差别体现了对一与多的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2.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鼎盛年为公元前 504-501 年)。 他的哲学观点要比米利都派更丰富,尤其是在关于运动和变化问题的认识上。 (1)火本原说。 包括 2 个方面的意思: ①从外在形态来看,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 ②从内在本性来看,万物与火一样,有着同样永恒不变的原则。 (2)逻各斯学说。 ①逻各斯的含义。 ②认为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靠理性才能发现它。 考研精品资料 第 29 页 共 983 页 (3)生成辩证法。 ①向对立面转化的关系。 ②对立和谐的关系。 ③对立也是同一的关系。 ④对立是相对的关系。 3.毕达哥拉斯派青岛掌л心博阅О电子书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鼎盛年为公元前 532/531 年)。 主要是“数本原说”。 (1)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数的规定性。 (2)认为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 4.爱利亚派 爱利亚派产生于意大利南部的“爱利亚”城,流行于公元前 6 世纪与公元前 5 世纪之间,实际创始人和 主要代表是巴门尼德,其他代表人物有克塞诺芬尼、芝诺。 (1)克塞诺芬尼(Xenophanes、鼎盛年为公元前 540 年) 他的理论表现为一种“神学”,主张“一神论”,反对多神论。 他的神学观点的哲学意义在于他讲的“神”所具有的唯一性、绝对性、普遍性和不变性,具有对世界的 根本和最高存在原则的规定性质,这一点是后来爱利亚派的哲学中心思想。 另外,他讲的“神”只有靠抽象思维才能领会和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哲学范畴的意义。 (2)巴门尼德(Parmenides、鼎盛年为公元前 500 年) 他的哲学不仅仅代表了希腊早期自然哲学里的一派观点,而且他对自己的哲学观点的论证是思辨的, 即通过分析概念的逻辑关系来得出结论,证明观点,他的思想的思辨性和论辩性具有早期自然哲学的最高 水平,对后来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哲学观点: ①提出“是者”(存在)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它最具对世界的概括性和统一性。 ②认为对“是者”的认识有如下两点是重要的。 a.“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 它不可能存在。)。 b.“能够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能被思维者和被存在者是同一的)。 因此他反对认为“是者既是又不是”这样的看法。 ③他认为“是者”有如下的性质,并进行论证: a.不生不灭;b.连续性;c.完满性。 在他看来,这三个性质与用感官把握的世界的性质是相反的。 ④与他的“是者”论一致,他区分了“真理”和“意见”两种认识对象以及相对应的两种认识能力。 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的意义: a.他用“是者(存在)”这个从具体感性事物中经人们头脑反映出来的事物的共性,作为世界的本质或 本原,这是人类认识的一种进步,表现了从个别向一般的进步,体现了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b.他在哲学上提出了“存在”和“非存在”、本体和现象、真理和意见、一和多、永恒和生灭、运动和静 止、可分和不可分、连续与间断等对立概念和现象,蕴含着辩证法的因素,给后人提供了可探索的一系列 问题。 c.他在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的观点。 d.他在哲学史上开了逻辑论证方法的先河。 (3)芝诺(Zenon、鼎盛年为公元前 468 年)。 他提出否定运动的论证,而且使用的是反证法,亚里士多德因此推他为辩证法的创始人。 芝诺否定运动可能的 4 个论证: 考研精品资料 第 100 页 共 983 页 《中国哲学史》考研核心笔记 第 1 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 第 1 章 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 考点:随着商周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们开始注意到自然界变化发展和人类社会政权交替、 祸福转化等现象 考点:在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分析和解释中逐步萌发了古代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考点:朴素自然观的产生,阴阳说,范蠡 考点:五行的观念——世界由五种元素构成的朴素唯物主义 考研核心笔记 【核心笔记】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1.随着商周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们开始注意到自然界变化发展和人类社会政权交替、祸福 转化等现象 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人们是有不同的看法的。 (1)纣王:“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否认变化。 (2)周公旦:“天命靡常”——承认变化。 2.在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分析和解释中逐步萌发了古代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但我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最初是在宗教神学的体系下萌芽发生的。 现存《周易》中的《易经》部分,原是周人问吉凶的卜筮之书,但其中包括着某些原始而可贵的朴素 辩证法思想萌芽。 (1)《易经》中关于“对立”和“物极必反”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①对立面及其变化的思想反映在六十四卦的演变产生。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最终归结为阴阳两种势力的消长。这是最原始的关于对立面及其变化的思 想。 《易经》关于阴阳的观念很可能是从观察天象地理的变化或人类男女两性,禽兽雌雄的不同中概括出 来的,但并没有把阴阳作为某种具体事物的两种对立性质,而是把阴阳当作一切具体事物共同的、最基本 的两种对立性质提出来,并用抽象的符号表示。这由《易经》作为占筮之用宗教神学体系决定的。不可混 同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②《易经》中关于“对立”的思想,反映在某些卦象相反的卦的吉凶对立。 泰卦与否卦;剥卦与复卦。 ③《易经》在一些卦中包含有一些由低到高的变化发展思想。乾卦、渐卦。 ④《易经》在描述由低至高的变化发展情况中,也表露了一些转化的思想和“物极必反”的思想。 《易经》把事物的“对立”和“转化”抽象化,神秘化,认为人们对于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无法认识和驾 驭的,只能乞求于神的启示,然后再来决定人们的行动;这些朴素辩证法思想因素带有严重的宗教神秘主 义色彩。 (2)一些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表露出了一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因素。 ①晏婴对齐景公论“和”、“同”。 考研精品资料 第 101 页 共 983 页 ②晋国的史官史墨,提出“物生有两”、“各有妃耦”——事物不是固定不变,对立双方地位可以发生转 化等思想。 【核心笔记】朴素自然观的萌芽 1.朴素自然观的产生 (1)生产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2)天,上帝,鬼神观念的动摇。 2.五行的观念——世界由五种元素构成的朴素唯物主义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3.阴阳说 周人用两种不同性质的阳气和阴气来解释四季的变化和万物的繁茂和凋衰。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国语。周语》 阴阳五行观念的产生,是和当时生产实践和积累的自然知识相适应的,不是建立在正确科学知识的基 础上的,倒像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 4.范蠡 (1)初步认识到人和自然的一些关系。对天道做了符合唯物主义思想的解释,自然现象的变化是有“恒 制”,有经常不变的法则。 (2)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做了三点说明: ①“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事物的产生需要条件,在条件不具备或不成熟的时候,不 能盲动,否则“强索者不祥”。 ②人的主观努力和自然客观条件是互相为因的,必须互相配合好。“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 以成功。” ③客观条件是变化的,成熟与不成熟可以转化,具备与不具备可以相互转化,必须及时抓住时机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 不然,“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赢 缩转化后将悔之”。 考研精品资料 第 102 页 共 983 页 第 2 章 孔子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 考点:相关思想背景,孔子天命思想的两重性,关于个人的主观努力 考点:对鬼神的看法,比较全面的论述 考点:为仁由已而不由人――具有仁的德性的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 考点:仁的行为必须在视听言动各方面全面的符合周礼,这是讲仁的品德的全面性 考点:孔子是中国最早的比较系统的先验论的鼓吹者 考点:什么是中庸,中庸——巩固“道“的最好方法 考点:中庸的表现——非常全面又灵活 考研核心笔记 【核心笔记】天命论 1.相关思想背景 殷周的贵族把“天”人格化、神圣化,把它打扮成一个操纵人间万物命运的活灵活现的主宰,自己则是 受命于天,是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春秋时期,有意志的人格神的天的观念开始动摇,但仍旧是具有强大力 量的宗教迷信思想。 2.孔子天命思想的两重性青岛掌а心博阅电子书 (1)将天的人格神的外貌丢掉了。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 “天生德于予桓魉其如予何!”《述而》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匡人其如予何?”《子罕》 “吾谁欺欺天乎?”《子罕》 “天丧予天丧予!”《先进》 (2)保留了天命的主宰性,必然性。 企图用不可认识的必然性解释天的意志和主宰性,留有天命论的尾巴,甚至把天命论引向一种神秘主 义的命定论,宣扬命运之天决定人间的贵贱。 “富贵在天”、“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宪问》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颜渊》 3.关于个人的主观努力 (1)孔子宣扬天命论,不限制他本人挽救奴隶制灭亡的主观努力。 (2)没有对天命的权威加以限制的意图。 (3)没有将天命和人力划出不同的势力范围的思想。主观努力正是天给予他的使命,对人力的作用 予以一定的地位。 他自述自己是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才使自己的行为逐渐符合天命——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欲不逾距。 4.对鬼神的看法 采取一种两可的态度:不议论鬼神,却肯定鬼神的存在。 考研精品资料 第 103 页 共 983 页 (1)放弃鬼神的具有人格神的外貌。 (2)保留鬼神的权威,“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3)在形式上肯定鬼神的存在。“非其鬼祭之谄也。”不主张无鬼;不能采取收买的态度祭祀鬼神, 而应当抱着虔诚的态度祭祀鬼神,就像面对鬼神降临一样。 (4)祭祀不要停留在形式上,而要对祚的忠孝实际行动上。 【核心笔记】仁学思想 1.比较全面的论述青岛掌а心博阅电子书 “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首先:说明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于礼的规范。 其次:说明仁的一个特点——求仁完全是自觉的,由自己决定。不依靠他人。 最后:进一步,求仁的具体条目,视听言动。 孔子说仁的性质时,强调了从政治的角度理解仁,即只有恢复礼制,巩固礼所制订的政治秩序的行为 才能叫做仁。 (1)作为统治者要求达到仁的标准的具体要求——恭、宽、信、敏、惠。 子张问仁,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 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 要保持统治贵族的尊严与权威——恭、信、敏,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也就是礼的作用,所以他又说: 对于统治者这方面来说 又要善于使用人民——宽、惠。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使民”“利 民”“安民”“教民”。驾驭人民达到礼的标准,正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2)孝悌的思想: ①“孝”、“弟”――仁的基本要求。 孔子将恢复和巩固周礼的统治秩序叫做仁。周礼是建筑在宗法制度“亲亲”基础上,所以他非常重视孝、 悌,强调培养人们具有孝悌的品德是最基本的。 “弟子人则孝出则弟。”《学而》。 孝与忠是统一的,孝于宗族长辈,就是忠于国家朝廷。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②孝与仁更明确的关系。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泰伯》 ③概括——消灭犯上作乱的现象。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学而》 2.为仁由已而不由人――具有仁的德性的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 (1)实现仁靠本人的决定和努力,是每个人完全可以做到的。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里仁》 (2)仁的自觉性的具体体现: ①孔子宣扬为仁的自觉性,也就是把“礼”这种外在的约制,通过“仁”德性修养,完全变成一种内在的 自觉性道德规定。否则,不仅受刑罚的制裁,而且受到社会道德舆论和内心的谴责。 ②仁是一种主观化的道德修养,一咱主观的道德标准。 (3)一个人如何自觉地实现仁: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方之也已。”《雍也》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4)爱人——有差等。 考研精品资料 第 312 页 共 983 页 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辅导课件 《西方哲学史》考研辅导课件 考研精品资料 第 313 页 共 983 页 考研精品资料 第 314 页 共 983 页 考研精品资料 第 315 页 共 983 页 考研精品资料 第 763 页 共 983 页 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复习提纲 《西方哲学史》考研复习提纲 考研精品资料 第 764 页 共 983 页 考研精品资料 第 765 页 共 983 页 考研精品资料 第 766 页 共 983 页 考研精品资料 第 793 页 共 983 页 2021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西方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名词解释精编 1. 悬搁判断 【答案】批驳可知论,提倡不可知论和怀疑论的逻辑论据之一、古希腊梅特罗多洛、克吕西普、埃奈 西德穆、阿格利巴、美诺多托斯等提出。就认识对象作出直接的或间接的判断都是不可能的.这些判断是 建立在其他判断上的,势必导致“无穷倒退”.对认识对象作出的正反两个判断.都能同等地得到证明。 因而导致“二律背反”.即“既是又不是”.“既不是又不是不是”。这样.既不能作出肯定的判断.又 不能作出否定的判断.只能“悬搁判断”。存而不论、放弃一切认识活动。他们宣称.怀疑论体系的基本 原则是。每一个判断都有一个相反的判断;相信这个原则的结果、就要中止判断、对呈现在面前的对象不 能有所言说,由此达到“心灵平静无忧”的目的。 2. 不属灵 【答案】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与自己的欲望妥协。 3. 自由 【答案】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康德) 4. 普洛丁 【答案】普洛丁作为一位古罗马时期的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以及新柏拉图主义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 源是太一,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中原始的力量,或者可以说是神,是美好元素的统一。普洛丁认为太一就是 柏拉图的理念。太一在到达充满或者说是成熟的时候,就会流溢出其他元素,依次流溢出宇宙理性、灵魂 和感性的世界。流溢出来的事物在哲学的理解层次上说,层次越来越低,反映太一的光辉就越来越微弱, 因而越来越不完善。在感性世界中的物质,是与“太一”完全对立的,因而是万恶之源。在他看来,一切 精神的东西都是“太一”或神流溢的结果,并且最终要回到“太一”;只有物质因为与精神对立而不能回 归,所以人生的目的就是要摆脱物质的束缚,回归到神的真善美统一的世界。普洛丁的“太一”说,已经 与中世纪的神学观念十分相似。 5. 三位一体 【答案】在《圣经》中,并没有“三位一体”这个词汇。但后世正统派教会根据《圣经》的有关记载, 认为上帝是通过圣父、圣子、圣灵的行动和表现来显示它的本体的,因此强调上帝即是一神,又包括圣父、 圣子、圣灵三个位格。 6. 印象和观念 【答案】强调观念是印象的摹本,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实际上为经验论基本原则。(休谟) 7. 始基 【答案】古希腊语。作为哲学名词,真正使用者是赫拉克利特。泰勒斯起开始具有哲学上的意义,指 万物的根源或基本,万物从它产生又可复归于它的共同的东西。 8. 感性 【答案】通过我们被对象刺激的方式来接受观念的能力。感性=感觉素材+直观形式也即时空。(康德) 9. 属灵 【答案】指的是一个人可以尊主为大,思想、言语、行为都不违反上帝的心意。 考研精品资料 第 794 页 共 983 页 10.教父哲学 【答案】是基督教为其教义辩护的一种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主要分为希腊和拉丁两大派。教父哲 学主要是以哲学论证神、三位一体、创世、原罪、救赎、预定、天国等教义。 教父哲学认为真理的精神 世界必然存在,而且必须首先独立存在和永恒存在。无论人们掌握与否,都无法予以否定。这真理的精神 世界就是神 。人类的思维是可以本能地直观到神的. 11.《方法论》 【答案】是笛卡尔在 1637 年出版的著名哲学论著,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 有极大的影响,有人曾说*欧洲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笛卡儿主义者,就是指的受方法论的影响,而不是指 笛卡儿的二元论哲学。 12.影像说 【答案】影像说是古希腊原子唯物主义者提出的一种说明认识来源的学说。它承认人的认识是由外界 客观对象引起的,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朴素的反映论。——留基伯、德谟克利特 13.奴斯 【答案】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术语。一般译为“理性”、“心灵”。希腊文,最初是指 感知、认识、理解事物的东西。 14.《实践理性批判》 【答案】康德三大批判之一。康德扮演的是基督教真理的维护者,是他首次确定了精神的永存和上帝 的存在。书中讨论了生活中的至善问题,康德认为人在绝对服从道德律令的情况下,不应该只是去寻找快 乐,而应该去寻找上帝赐予我们的幸福。 15.《逻辑哲学论》 【答案】本书的结尾有些令人惊讶,达成了关于哲学的有点激烈的结论。它明确的建议任何形而上学 的讨论都位于意义领域之外,而唯一正确的哲学方法是为自然科学而舍弃哲学。 16.四根说 【答案】四根说,由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的,他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 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17.内省经验 【答案】洛克把一切知识归根于观念,一切观念又可被分析为简单观念。洛克断言,简单观念是不可 再分的,是构成知识的固定不变的、最单纯的要素。所有的简单观众念,都来自外部感官或内省,也就是 说,都来自外部经验或内部经验。(洛克) 18.自因 【答案】是西方哲学史中标明自身是自身存在原因的。 19.实践理性 【答案】指与我们的行动和选择有关的理性。所以,实践理性首先与我们对行动的理由和动机的理解 相关。人类理性有两种功能,一是认识功能,一是意志功能,康德称前者为理论理性,称后者为实践理性。(康 德) 20.种子说 【答案】“种子”说,由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他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 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 考研精品资料 第 795 页 共 983 页 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21.白板说 【答案】主张认识来源于经验的一种哲学思想。西方哲学家用它来比喻人类心灵的本来状态像白纸一 样没有任何印迹。(洛克) 22.《忏悔录》 【答案】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 1766 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 50 多年的生活经历。他历数了孩提时 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写了他进入社会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和不平,愤怒 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该书名为“忏悔”,实则“控诉”、 “呐喊”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 倾注了深切的同情。 23.《人类理智新论》 【答案】德国近代哲学家莱布尼茨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这是他针对 J.洛克的《人类理智论》进行论 战的作品,其章节标题都依洛克的原书,并用代表洛克和他本人的两个人对话的形式写成。 24.《哲学原理》 【答案】序言中首先阐明了哲学的任务和功用。他认为哲学思考就是关于获得知识的方法的讨论,获 得知识的最好方法是理性演绎法。以往人们获得知识有 4 种途径*直觉经验、感觉经验、传闻知识和书本 知识。但并不是知识的第一原因和真正真理。因此,笛卡尔要创立一种新的哲学体系来认识世界。 25.范式 【答案】开展科学研究、建立科学体系、运用科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科学体系的基本 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 26.绝对命令 【答案】表达普遍道德规律和最高行为原则的术语。(康德) 27.唯名论 【答案】否认共相具有客观实在性,认为共相后于事物,只有个别的感性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 28.表象 【答案】凡意识到的、想到的一切都可以叫做表象。(康德) 29.《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答案】本书包含了康德哲学体系最主要的观点,而且言简意赅,一针见血。本书可以说是康德此前 一部巨著《纯粹理性批判》的“通俗本”。在书中,康德对人的认识能力(理性)作了一个批判性的研究, 要为人类未来建立一种真正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做好头脑上的准备。 30.《工具论》 【答案】亚里士多德主要论述了演绎法,该书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31.《判断力批判》 【答案】康德三大批判之一。康德寻求两个分割的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 世界实现出来,其中介是反思判断力。既带知性性质,又带理性性质,从特殊去寻求普遍的反思判断力按 照“自然合目的性”来沟通认识与道德两大领域,实现自然界的必然王国与道德界的自由王国的和谐,康 德在认识论和伦理学之间建构一反思判断,最终完成了其先验论哲学体系,此书分《审美判断力批判》与 《目的的判断力批判》两部分。 考研精品资料 第 796 页 共 983 页 32.《人类知识原理》 【答案】认为只要否定了物质的客观存在,就可以驳倒唯物主义,“移掉”无神论的基石。认为人们 通常所说的事物只是观念的集合,观念存在于感知者心中,提出“存在即被感知”的唯心主义基本原则, 宣称物质实体并不存在,而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避免唯我论,他肯定观念来自上帝,并认为观念的 存在就证明上帝存在。 33.四因说 【答案】四因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有“形式因”,“质料因”,“动 力因”,“目的因”组成,其中目的因是终极的,是最重要的。他相信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有其目的 的。 34.《上帝之城》 【答案】作者为希坡的奥古斯丁所著,主要论述神圣的照管及人类的历史。提醒神的国度是属灵及永垂 不朽的,而并非是这世界 任一国家能取代的。“上帝之城”是第一部教会历史哲学。 35.《物理学》 【答案】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其后面给牛顿等人很大的启发。 36.实在论 【答案】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提出的意见,只有“理式”或者理念才具有充分的存在和实在,个别的 东西是没有充分的实在和存在的。 37.意志自由 【答案】意志是心灵的一种活动,当康德用“意志”的时候专指心灵活动自由的一面,与理性和感性想 区别。理性与感性严格来说都是不自由的,因为理性要遵守理性的规律,例如逻辑;而感性要遵守感官的认 识形式。但康德又认为人的心灵是自由的,虽然认识活动必须遵守认识的规律,但有一个自由,那就是能够进 行选择。例如看到有人落水,我可以选择救也可以不救,这不受任何规律的限制。因此康德用意志代表心灵 三种活动中自由的一面,称自由意志。(康德) 38.智者 【答案】公元前 5~前 4 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公元前 5 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 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为智者。由于智者能言善 辩及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其看成是歪曲真理、玩弄似是而非的智慧的人。因 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语。其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智者在思想上接受赫拉 克利特的万物流变思想,肯定运动变化着的感觉现象的真实性,但走向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认为知识就是 感觉,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 39.知性 【答案】知性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认知能力。(康德) 40.《纯粹理性批判》 【答案】康德三大批判之一。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而所谓“批判”,则是指对这种纯粹思辨的 理性进行一种考察,以便弄清楚人类知识的来源、范围与界限,这样才可以既避免独断论,又避免怀疑论, 从而为建立一个科学的形而上学奠定基础。 41.统觉 【答案】意识,或表象外部事物的内部状态的反思知识。(莱布尼茨) 考研精品资料 第 876 页 共 983 页 2021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考研题库[仿真+强化+冲刺] 2023 年中共中央党校 811 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史考研仿真五套模拟题 2023 年西方哲学史五套仿真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一) 一、名词解释 1. 形而上学 【答案】既指对世界本质的看法,也指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宇宙万物的生成和演化,时间和空间的本质,自然界的规律法则,灵魂是否存在,人 与宇宙自然的关系,自由意志等。总之,存在,虚无,宇宙,灵魂,自由意志……所有玄之又玄的问题, 都属于古老的形而上学话题之一。 2. 奴斯 【答案】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术语。一般译为“理性”、“心灵”。希腊文,最初是指 感知、认识、理解事物的东西。 3. 《形而上学的沉思》 【答案】书的内容是在宗教的外衣下为科学思想探寻根据。(笛卡尔) 4. 实践理性 【答案】指与我们的行动和选择有关的理性。所以,实践理性首先与我们对行动的理由和动机的理解 相关。人类理性有两种功能,一是认识功能,一是意志功能,康德称前者为理论理性,称后者为实践理性。(康 德) 5. 《人性论》 【答案】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或学 说。(大卫·休谟) 6. 感性 【答案】通过我们被对象刺激的方式来接受观念的能力。感性=感觉素材+直观形式也即时空。(康德) 7. 意志自由 【答案】意志是心灵的一种活动,当康德用“意志”的时候专指心灵活动自由的一面,与理性和感性想 区别。理性与感性严格来说都是不自由的,因为理性要遵守理性的规律,例如逻辑;而感性要遵守感官的认 识形式。但康德又认为人的心灵是自由的,虽然认识活动必须遵守认识的规律,但有一个自由,那就是能够进 行选择。例如看到有人落水,我可以选择救也可以不救,这不受任何规律的限制。因此康德用意志代表心灵 三种活动中自由的一面,称自由意志。(康德) 二、简答题 8. 美国新实在主义者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一些共同原则是什么? 【答案】(1)哲学家应当像科学家那样在工作中进行合作,采取共同的科学研究方法; (2)哲学家应当像科学家那样,把他们的部题各个孤立起来,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研究分析,也就是 把认识论问题孤立起来,只须研究认识的主体和被认识的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而不要预先断定、甚至不 要提出关于认识的主体或被认识的客体的最终性质问题; (3)至少某些我们所认识的具体事物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它们的时候就已存在; (4)至少某些我们所认识的本质或共相在我们还没认识到它们时,就一直存在着; 考研精品资料 第 877 页 共 983 页 (5)至少某些实在的具体事物以及共相是直接被认识的,而不是通过摹写或精神映象被间接认识的。 9. 新实在主义者虽然给共相和特殊事物以同样的本体地位,承认它们都具有客观独立性,但又认为两者 存在着不同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特殊事物存在于时间之内,而共相则是超时间的、超经验的。共相是永存的,具有实在性的, 是超时间的,和“存在”相对立的。相反,特殊事物的世界或者说存在世界则“转瞬即逝、模糊不明,没 有确定的界限、没有任何明显的计划或安排”,但它包罗一切事物:所有的思想和感情、所有的感觉材料 和所有的物质客体。这个世界不过是共相世界的“淡淡的影子”。 10.简述孔德提出的思想发展的三阶段论。 【答案】他在研究人类智力在不同活动范围整个发展时,“发现了一条伟大的根本规律”,“这条规 律就是: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点,每一个知识部门,都先后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又名虚 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这三个阶段表现为三种性质上不同、 甚至相反的哲学方法,由此产生了三类哲学。 在神学阶段,人们自由幻想,企图探索万物的内在本性;寻找现象的根源,追究事物的最后原因,要 求获得绝对的知识,但这是办不到的事。于是他们便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神来解释,因此这时宗教在 各种思想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形而上学阶段是神学阶段的变相。这时人们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超自然的神力来解 释一切,要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并独断地把这些抽象概念当做绝对知识。 在实证阶段,人们承认不能获得绝对的概念,于是不再探索宇宙的起源和目的,不再求知各种现象的 内在原因,而只是借助于推理和观察,以便发现现象之间的不变的先后关系和相似关系。他们把对一切事 物的研究和解释都局限于现象世界的范围。对事物和世界的这种态度正是实证科学的态度,实证阶段也就 是科学阶段,实证的哲学方法就是科学的方法。 孔德认为,神学阶段是人类思想发展的必然的出发点,实证阶段是人类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在形而 上学阶段,神学阶段的思想和信念遭到了批判,实证阶段的思想信念的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正在形成。因此 形而上学阶段是由神学阶段到实证阶段的过渡。由神学经形而上学到科学的发展,既是整个人类思想发展 的规律,也是个人思想发展的规律,或者说,个人智力的发展是对这一规律的一种确证。正如只要人类继 续存在,其思想发展必经历这三个阶段一样,个人只要不早折,其思想发展同样必经这三个阶段。 11.简述黑格尔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理论。 【答案】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基于“绝对理念”基础上的辩证同一。他指出,思维是存在 的本质,一个事物的存在,只有符合思维才具有实在性,思维不断的在存在中实现自己,使存在同自己相 符合。 由于人头脑中的思想是绝对理念发展的最高阶段,因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 方面讲。从主观意义上讲,即从人的认识发展过程方面说,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指,头脑中的思维能够 把握事物的本质,并且凡是我们头脑中认为是合理的思想,都必定能够实现,使存在和我们的思想一致。 从客观意义上讲,即从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上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指,“客观思想”决定着事物的 本质,一个事物只有符合其中蕴含着的“客观思想”才能具有实在性,而“客观思想”则在事物中不断实 现自己,使事物与自己相一致。 12.简评安瑟尔谟的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答案】安瑟尔谟对上帝的本体论证明康德后来称之为“本体论的证明”,即仅仅依赖于概念的分析 而不依赖于经验事实的证明。照安瑟尔默看来,人人都有上帝的观念,只要弄清这一观念的意义,就能理 解上帝必然存在的证明。这就是他所说的充足的证明的意思。证明被表述为下面一个推理:因为:上帝是 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又因为: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之中,而且也实际存在; 所以:上帝实际上存在。前提中“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的意思是“不能设想有比它更伟大的东西”, 它不仅仅是思想中的观念,不等于实际存在着的无与伦比的东西。在此,安瑟尔谟企图向包括不相信上帝 考研精品资料 第 878 页 共 983 页 存在的“愚人”在内的一切人证明上帝的存在。因此,他采用了他认为最普遍的观念作为证明的前提:“被 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能仅仅在心中存在,因为假使它仅仅在心中存在,那么被设想为实际上也存在的 东西更加伟大了。所以,如果说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仅仅在心中存在,那么,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 西与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是相同的,但这根本不可能,因此,某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就是毫 无疑问既存在心中,又存在于现实中。”由此可见,只要一个人在思想中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东西”的观 念,逻辑必然性就会使他同时承认这个东西的实际存在,并且,不管他把这个东西称作什么,这个东西的 实际意义只能是基督教信仰的上帝。 三、论述题 13.试述尼采在认识论上的主观主义与传统哲学认识论的主观主义有何不同? 【答案】(1)理性派哲学总是把人的意识、理性的作用夸大,把世界当做意识和理性化的世界,把 人当做意识和理性化的人,把意识和理性的本质当做人的本质。 (2)尼采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作为主体的人的精神活动远不只是感觉和思维等意识活动,而是 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其中意识的活动只是一部分,只有在人与外界发生关系时才产生;意识的作 用仅仅在于寻求有用的东西,即成为满足主体的欲望的工具。 (3)在尼采看来,把意识、思维看做是主体并不能表示人的实质,而只能作为一种方便的虚构,它 用来表示主体的各种状态的统一或者说基质,即当思维、意识过程发生时,我们总是以为有某个主体、自 我在产生意识和思维。总之,从认识的对象、主体、过程、性质等方面说,尼采的观点都与以往理性派哲 学的观点处于对立的地位。他的这种观点对后来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亚里斯多德的实体学说 【答案】作为存在的存在就是宇宙的本体(实体),所以形而上学就是关于实体的学说。 实体:ousia(英 substance) ,还有本质(essence)之意。实体应具有的五条标准: (1)它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一个主体的东西。在逻辑上只能充当主词,而不能成为谓词。 在哲学上讲,不是主体的属性,而是主体自身。 (2)指单一的、个别的东西,即个体。 (3)实体自身没有对立物(性质、关系等范畴有对立面而没有什么能与实体对立)。 (4)同一类实体的各个个体间无程度差别。 (5)在数目上保持单一,在性质上却可以有对立面。 (6)第一实体:个别事物;第二实体:个别事物的属和种;形式:第三实体(是其所是)就是内在 形式;实体:即神。 考研精品资料 第 879 页 共 983 页 2023 年西方哲学史五套仿真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二) 一、名词解释 1. 悬搁判断 【答案】批驳可知论,提倡不可知论和怀疑论的逻辑论据之一、古希腊梅特罗多洛、克吕西普、埃奈 西德穆、阿格利巴、美诺多托斯等提出。就认识对象作出直接的或间接的判断都是不可能的.这些判断是 建立在其他判断上的,势必导致“无穷倒退”.对认识对象作出的正反两个判断.都能同等地得到证明。 因而导致“二律背反”.即“既是又不是”.“既不是又不是不是”。这样.既不能作出肯定的判断.又 不能作出否定的判断.只能“悬搁判断”。存而不论、放弃一切认识活动。他们宣称.怀疑论体系的基本 原则是。每一个判断都有一个相反的判断;相信这个原则的结果、就要中止判断、对呈现在面前的对象不 能有所言说,由此达到“心灵平静无忧”的目的。 2. 教父哲学 【答案】是基督教为其教义辩护的一种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主要分为希腊和拉丁两大派。教父哲 学主要是以哲学论证神、三位一体、创世、原罪、救赎、预定、天国等教义。 教父哲学认为真理的精神 世界必然存在,而且必须首先独立存在和永恒存在。无论人们掌握与否,都无法予以否定。这真理的精神 世界就是神 。人类的思维是可以本能地直观到神的. 3. 《判断力批判》 【答案】康德三大批判之一。康德寻求两个分割的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 世界实现出来,其中介是反思判断力。既带知性性质,又带理性性质,从特殊去寻求普遍的反思判断力按 照“自然合目的性”来沟通认识与道德两大领域,实现自然界的必然王国与道德界的自由王国的和谐,康 德在认识论和伦理学之间建构一反思判断,最终完成了其先验论哲学体系,此书分《审美判断力批判》与 《目的的判断力批判》两部分。 4. 《方法论》 【答案】是笛卡尔在 1637 年出版的著名哲学论著,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 有极大的影响,有人曾说*欧洲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笛卡儿主义者,就是指的受方法论的影响,而不是指 笛卡儿的二元论哲学。 5. 《纯粹理性批判》 【答案】康德三大批判之一。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而所谓“批判”,则是指对这种纯粹思辨的 理性进行一种考察,以便弄清楚人类知识的来源、范围与界限,这样才可以既避免独断论,又避免怀疑论, 从而为建立一个科学的形而上学奠定基础。 6. 《哲学原理》 【答案】序言中首先阐明了哲学的任务和功用。他认为哲学思考就是关于获得知识的方法的讨论,获 得知识的最好方法是理性演绎法。以往人们获得知识有 4 种途径*直觉经验、感觉经验、传闻知识和书本 知识。但并不是知识的第一原因和真正真理。因此,笛卡尔要创立一种新的哲学体系来认识世界。 7. 理性 【答案】建立在先验认知能力之上的认识能力。(康德) 二、简答题 8. 布拉德雷的“事物的关系是不真实的”。 【答案】布拉德雷继承并阐发了格林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他以事物只能在相互关系中存在为论据来 “证明”事物的不存在。他认为事物无不处在相互关系之中,但他断言,事物这种关系正好证明了他们的 不真实性,即他们是人的主观幻想(现象)。他以同样的诡辩手法否定时空的客观性,否定事物运动的客试读已结束 激活后可查看剩余未读页数!
点这里查询各专业24复试25初试考研资料<<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友留言(0 条)